2015年12月17日 星期四

台灣倡議對美國TPP之影響

台灣倡議對美國TPP之影響

台灣在政府失靈的狀況下,錯失TPP1輪談判的機會,連帶也影響美國在亞太的經貿戰略佈局;長期觀察亞太經貿事務,不禁深感痛心,也期望大選之後,新政府能有所作為,充分了解義大利麵碗理論,並實踐在國際事務上。

台灣在1970~1980年代被視為黃金年代,創業家輩出、新興產業湧現,原因除了具備優質本性的人民之外,當權者從空中樓閣走向務實的「建設台灣」,同時施行管制治理把資源導向創造安和樂利的社會,如同孵蛋器(Incubator)那般地把蛋孵出生命,讓每個生命都有出路,在最危險的年代成就杭廷頓(Samuel Huntington)稱譽的台灣典範;然而,如今貪腐集團卻是把蛋打破,吃完蛋黃再吃蛋白,蛋殼則變為垃圾完全符合古云:「天下無道,無恥者富!」

1980年代初,當台灣經歷幾年艱困轉型後,經濟開始好轉,美國在1986年就要求新台幣急速升值,成群的外商紛紛撤離台灣,皆曰:「台灣的國民所得已經超過3,000美元,已經沒有投資的利基---」一夕之間造成數以萬計的失業家庭,因此台灣民間出現第一家的「社會企業」(Social Enterprise, SE),提出「創新產業解決失業」八字箴言,因當年仍處戒嚴時代,不准名為「社會企業」,經濟部公司執照核准登記於中華民國75年(1986320,統一編號22085360,惟出口卡名稱「Sanhornic Enterprise Ltd.」簡稱SEL,處理前哈佛教授李維特Theodore Levitt, 1925-2006)所指之政務所不及之「殘留物(residuum」,為台灣社會創造新的希望----
SEL顯現出台灣民間無限的能量,倡議「合作、分享」,不僅幫助失業者轉型為創業者,更提出解決結構性失業問題的「創新產業」,在1990年代把成果帶至國際會議,促使世界認識「非接觸式感應科技、傳訊科技」,及其元件如傳智卡和讀取裝置所構築的「電子商店系統」(簡稱TES),並據之在APEC的「Market Access(市場行銷)」提案,贏得電子商務(E-Commerce)法案;進而以「Global Channel(全球通路)-TES」為名,在APEC贏得解決中小企業出口需要(Addressing the Needs of SME Exporters)、協助創業及強化經濟社會之最佳實例(the Best Practice),啟動「貨幣、產業、通路、就業」四大革命,引領世界進入21世紀的資訊社會。

2006年河內APEC領袖會議時,鑑於貪腐之為害社會安定,利誘公器成為致命武器,台灣非政府人士倡議「Anti-Corruption(反貪腐)」應納入長程議題,徹底消滅公私掛勾之貪腐行徑;201510512國在亞特蘭大發表宣言,制訂30章的亞太多邊貿易新遊戲規則,第26章就是「反貪腐」專章。一個月後文本高達6,175頁公布,其根據就是「Market Access」及「Best Practice」,閱畢不得不恭賀締約國的人民、企業、政府能成為高達28餘兆美元自由貿易區的的一員,也因其高度的排他性為未能加入的亞太國家憂心特別是國際孤兒的台灣。台灣的經濟發展是循序漸進的,有的工藝技術是經歷數代成就的,有其深厚的基礎,今日的困境根源在「貪腐集團的非經濟因素干擾」,聯合國全球盟約(UN’s Global Compact)都以消滅貪腐(eliminate corruption)為職志,何況台灣乎!唯有滅除貪腐,才是解決困境之道。

雷根(Ronald Reagan, 1911-2004)在競選美國總統時,於19791113提出美加墨三國成立北美自由貿易區(簡稱NAFTA)的主張,強調不要把近鄰視為「外國」。雷根主政的1981~1989年,北美自由貿易區逐年落實,不但沒使美國衰敗,反而奠定美國在資訊社會之領先地位,也幫助南邊的墨西哥成為「GDP上兆美元」的國家。而美國自20091月由歐巴馬主政後,即指派USTR(美國貿易代表署)特使隆克(Ron Kirk)到國會報告TPP進行事宜,經過五年多的談判,接任的USTR特使傅洛曼(Michael Froman)主持發表亞特蘭大宣言,確定30章的高標準TPP協議制定,將為企業、工人和消費者帶來利益,創造就業機會,促進社會繁榮,提高生活水準,消滅貧窮完全符合「創新產業‧解決失業」的倡議。根據NAFTA的前例,加上協議設定有寬限期(Grace Period)讓非發達國家能跟上腳步,TPP締約國的未來很可能會如同NAFTA朝向正面發展,特別是國民年輕化的越南將可能成為亞洲新典範。

作者郭立昌為國際政策倡議專家,早年創造台灣的精密工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