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17日 星期二

TPP應注意紡織品和服飾 不是美豬!

TPP應注意紡織品和服飾 不是美豬!

TPP(泛太平洋夥伴協定)於104在亞特蘭大完成第一輪談判,12成員國--澳大利亞、汶萊、加拿大、智利、日本、馬來西亞、墨西哥、紐西蘭、秘魯、新加坡、美國和越南的部長宣布談判結論:「建立高標準的區域貿易規則,促進達成區域經濟整合的目標。」其貿易規則有30章,規範投資相關協議的基本投資保護,包括原產地規則(Rules of Origin)、國民待遇(national treatment)、最優惠國待遇(most-favored-nation treatment)、最低待遇標準(minimum standard of treatment)等,具有「排他性」(Exclusivity也就是非會員國就沒有這些待遇,完全表現出《優惠貿易協定經濟學》(The Economics of Preferential Trade Agreements)書中指陳的「義大利麵碗效應」(Bhagwati & Panagaryia, 1996)。對TPP舉棋不定、外銷訂單持續萎縮的台灣,應特別注意的是TPP3章的「紡織品和服飾」(Textiles and Apparel),這項衝擊將比所謂的美豬強大百倍!
2003SARS疫情暴露出區域經濟發展不均衡的問題,澳洲政府在泰國APEC自費主辦最佳實例論壇,期望找出解決中小企業需要(Addressing the Needs of SMEs)的良方;進而在2006APEC高峰會,澳洲總理霍華德(John Howard)親自在河內的國際會議中心倡議「FTAAP」(亞太自由貿易區),凡APEC會員經濟體即可享有FTAAP各項待遇,簡化多套的優惠原産地規則,幫助企業不必為多個自由貿易協定(FTA)和多套的原産地規則傷腦筋,東盟代表稱之為「義大利麵碗效應--由於各自訂定的FTA造成複雜的貿易規則與相關保護措施,如義大利麵般相互糾結。FTAAP實在是解決自貿區重複的方案,不過,河內會場還流傳一份並沒很多人注意的草案就是今日很紅的「TPP」,草案包含20章規則。經歷2008年金融海嘯後,美國如同沉睡的巨人忽然醒轉過來,重新審視其亞太政策,特別是區域經濟發展這一塊;美國總統歐巴馬和國務卿希拉蕊‧柯林頓親臨2009APEC會場,宣示重返亞太的決心,並宣布美國將重新定義21世紀的經濟,「經濟復興政策」(Economic Stimulus Policies)蔚為風潮。可惜的是,FTAAP在日本年橫濱APEC遇到絆腳石,國際政治的角力逐漸升溫,美國也因此加速TPP的推動,直到今日有階段性的成就。
倡議「創新產業、解決失業」聞名的K-Horn Science Inc.KSI)創辦人郭立昌受邀於2009APEC高峰會貢獻「重建全球經濟」(Rebuilding the Global Economy)之道,主張「IIA-TES」(投資美國促成經濟復興)。建議美國應再造製造業,尤其是應加速頁岩油(oil shale)的開採,從能源的自主啟動節流到開源的復興工程;美國的GDP也自2010年止跌回升,GDP在短短五年工夫增加了4兆美元相當驚人!而美國代表詢問開發新型縫紉機機不用傳統針線的機器,表達美國發展民生用途產業的意圖。迄今美國仍是冠軍經濟體,仍是最大的消費市場;在戰後的1950年代,美國是全球最大輸出國,被稱為美國的黃金年代,當時不只汽車、船艦、飛機出口,連紡織品及服飾也是美國製品的項目。如今美國頁岩油開採成功,不但影響國際原油價格走向,而對欠缺能源卻自詡石化大國的台灣,加上海島型經濟的接單出口導向,將因為新能源的衍生製品進入市場而大受衝擊,首當其衝的必定是化纖、紡織產業!
TPP草案共有20章規定,前兩章講「倡議規定和一般定義」,第3章談「貨物的貿易」(Trade in Goods);但亞特蘭大會議公布出來的範圍共有30章,第1章包含倡議規定和一般定義,「貨物的貿易」向前移至第2章,第3章就是「紡織品和服飾」(Textiles and Apparel)。美國人的創意無限,才能在短短建國100多年,就成為20世紀的主導者,包括縫紉機(Sewing Machine)在內的許多和民生息息相關之生產設備及產品都是源自於美國。如今掌握了原材料,又有強勁的國際競爭者造成憂患意識,美國為了維持21世紀領導者的地位,政府為了落實「人民有工作」的承諾,必須鼓勵民生產品在地製造最重要的仍是創造工作機會。第3章開宗明義指陳:「TPP締約國同意取消紡織品和服裝產業的關稅(to eliminate tariffs on textiles and apparel),這是對各個TPP締約國市場經濟成長的重要貢獻。」重點是接下來的,「本章也包括在TPP區域要求使用螺縈和纖維(yarns and fabrics)的原產地特定規則---」經歷21世紀失落的十年及失業的痛苦之後,美國的頁岩油產能已經使原產油國無法再有往日美好的時光,如今在強大的政治力結合科技力之下,再加上掌控原材料,美國人的觀念已經不再是「外購」,而是「外銷」。歐巴馬總統也在推動「made in America」(美國製造),製造出來的產品就是外銷。因為,大家都知道資訊通信科技產品會有飽和的一天,以前烤麵包機都上了電視廣告,現在的手機電視廣告有朝一日也會像烤麵包機那樣消失無蹤。但是「紡織品和服飾」是民生必需品,從來沒有人會覺得衣服太多,看見喜歡的服飾總會忍不住再買下去這也是國際會議閒談之間,美國商界人士透露的訊息。當美國從化纖到紡織、到成品,一條鞭地生產,不但可以創造在地的就業機會,還能夠逐步構築新科技經濟世代的創新產業疆界。
KSI倡議的Incubator(創新育成)計畫、EI經濟學院,美國政府也大力提倡兩年免費的社區學院,裝備美國人民更具生產力及競爭力;搭一趟火車從洛杉磯到西雅圖,在車上保證可以聽到至少幾十個創新的點子。KSI1989年決定發展非接觸式感應科技及其產品,經過二十多年來的倡導,非接觸式式感應的射頻識別(RFID)已廣為人知,在未來的年日會深入到每個生活角落之中。而積體電路(IC)的技術也將從所謂的晶圓廠、封裝廠,進入到化纖廠及紡織廠,在紡織品上編織有功能的迴路是未來之路。KSI早在1970年代就發展出直徑0.035mm超微細導線產品,應用於電子及人偶玩具的髮絲;1990年代走訪國內塑膠原料工廠,建議其產業升級,然這些企業皆以吸金為取向,投入所謂的高科技產品如液晶顯示器或存取記憶體,至今已一一走進黃昏的山路。
詳閱TPP規章的前後文,其30章規定,由貨物的貿易開始,旋即銜接紡織品和服飾,接著經由海關和貿易便利化、衛生與植物衛生措施、技術性貿易壁壘、貿易救濟措施、投資、金融服務、電子商務、政府採購、智慧財產、爭端解決、能力建構、中小企業、勞工、環境,章節規範旨在確保TPP實現其締約國之合作發展、提升競爭力、透明度和包容性的潛力;這些章節所揭露者都是APEC長年關注的議題,然而身為APEC重要會員經濟體的台灣,竟然在2006APEC就收到TPP的資訊,卻左顧右盼,錯失良機。TPP被稱為是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區域經濟協定,目前締約的12GDP合計28餘兆美元,形成一個自由貿易區。可知美國戮力促成這個高標準的企圖心,也了解美國公共政策是為產業服務,特別是「紡織品和服飾」將會是下一個開拓的新場域(Next New Frontier),這片商機比起過去30年興起的IT產業將有過之而無不及。對於欠缺原料,更欠缺公共政策,公私部門失靈的台灣來說,這是極大的危機!危機並非在產值有限的美豬,事實上也沒人在關注美豬,卻是有人興緻勃勃地從紡纖、抽絲,問到新縫紉機。台灣非政府人士把創新產業帶至世界,台灣當局卻固守烏鴉本質,造成劣質意識橫流,眼睜睜地看著高達28.71兆美元區域市場成型,依然故我;反倒是,優質意識在美國開花結果,美國的主導地位仍然屹立不移。


作者郭立昌為多屆APEC各級會議代表,早年創早台灣的精密工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