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18日 星期三

TPP與海洋世紀的中心

TPP與海洋世紀的中心

TPP(泛太平洋夥伴協定)風光地在亞特蘭大完成第一輪談判,高達6175頁協議文本彰顯其強調的高標準模式。從12個締約國的結構來看,包含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的美國、加拿大和墨西哥三國,GDP合計20.3兆美元,超過歐盟28個成員國GDP合計18.4兆美元,市場規模與經濟實力都超越歐盟。由主導的美國向下連結APEC的兩個經濟體--秘魯和智利--勢力延伸至南美洲;跨越太平洋向西北連結東北亞的日本,僅只美日兩國GDP合計超過23兆美元,就已經是全球最強的經濟體了;往西南的東南亞四國--新加坡、汶萊、馬來西亞和越南,握住南洋的咽喉;再往南太平洋連結澳洲和紐西蘭,勢力延伸至南極;TPP12國人口總數約8億,GDP合計超過28兆美元,締盟則如同張開天網,網住整個太平洋,美國再次掌控遊戲規則的制訂,大戰略考量的意圖相當明顯。
1998年吉隆坡APEC時,K-Horn Science Inc.(KSI)董事長丁玲虹擔任「Market Access」(市場行銷)講師時,為回應遭受亞洲金融風暴所苦的經濟體問題,由主辦單位協助把預備的「海洋世紀的中心」投影片(Fig 1)在會場放映,解說:「未來是海洋世紀,需要智慧產業,促成海洋型經濟---」贏得「電子商務」(Steering the Electronic Commerce)法案,為「ICT」(資通科技)、「IPR」(智慧財產權)的提案奠定基礎,催生了21世紀的資訊社會。今天,調出當年的投影片,把TPP第一輪締盟的12國以線條連結,可以看出美國極力落實「海洋世紀」,而台灣正好在其中心位置(Fig 2)。
美國在二戰後,享受十幾年的美好歲月,但隨著甘迺迪總統英年早逝,美國則每下愈況;尼克森在1969年入主白宮後的政策轉向,尤其是「退出亞太」使美國的政經困境雪上加霜,也造成美國陷入失落的1970年代,被《只來一半的末日》(World Made By Hand)作者康斯勒(James Kunstler)總結為:「沮喪、水門案、兩次石油危機、工業驚人衰退、令美國蒙羞的伊朗人質事件、物價持續上漲、高失業率、大城市的衰敗,美好的舊日時光從記憶中不斷流失。」美國人民為回應累積的創傷,在1980年選擇演員出身的雷根(Ronald Reagan, 1911-2004)當總統,公部門隨即出現了重大變革,同時帶動草根領域的組織蓬勃發展。19791113,雷根在競選總統時即提出「北美協議」(a North American Accord)的政見,其中包括美國、加拿大和墨西哥成為合作夥伴,一起關心美洲大陸的未來。雷根的北美協議成為後來成效卓著的「北美自由貿易協定」(或北美自由貿易區,NAFTA),當年卻遭到許多專家的抨擊,指責其既激進且危險,雷根回應說:「即使這可能需要花費百年工夫才會達成目標,但我們仍應勇於夢想,世界地圖在未來的某一天會標示北美大陸為一體,美加墨三個國家的人民和企業可以跨越邊境,自由流動。」後來的事實,也證明雷根的高瞻遠矚。1985年,美加兩國開始進行有關簽署雙邊自由貿易協定的談判;198911,美加自由貿易協定正式生效。北美自由貿易協議是在1989年美加自由貿易協定基礎上的衍生。199411,北美自由貿易區正式成立後,不但成為全球最大自由貿易區,墨西哥繼加拿大之後也成為GDP超過1兆美元的經濟大國。
如今,美國主導建構TPP體制,落實歐巴馬就職後宣稱的「重返亞太」,也期許美國在「海洋世紀」中重新定義21世紀的經濟發展。KSIAPEC領袖會議中倡議「IIA-TES」,建議美國重拾製造業,唯有「美國製造」才可能解決因金融海嘯造成的嚴重失業問題。同時,「海洋型經濟」的倡議也令美國代表耳目一新,因為美國國土橫跨大西洋與太平洋,往昔倚靠車輛運輸的大陸型經濟,將因為APEC最佳實例「全球通路-TES」其中元件傳智卡及TRDVAM & eStoreTSCM 2000的廣泛應用,而改變整個產業運作模式;屆時,資訊經濟是海洋型經濟的主流,瞬間穿梭萬里,以及無遠弗屆是其特性。而這些資訊科技產品都是1980年代雷根總統任內奠定基礎,1990年代柯林頓總統啟動商用的成果。美國即使經歷了失落的十年,但其政治力及科技力仍是全球之冠,若能排除通商障礙,必能確保海洋利權。美國雖然是個機會主義的國家,但是二戰後的復甦,與美國的信條有相當的關聯性,就如雷根總統所言:「我們應該停止把我們的近鄰看作外國人。我們應該適當管理食物、資源、技術和未開發領土,使之得以提高這片土地所有居民的生活品質;也許我們自己未來的安全就存在於加拿大和墨西哥成為比今天更強大的國家。」美國是個懂得「合作、分享」的國家,認為大家應該一起合作,分享天賜的資產,促成進步和繁榮,各國之間發展出親密的關係,允許在每個國家實現其潛力,能做到自我實現的境界。
美國曾經經歷過1970年代的困境,2008年金融海嘯再付出慘痛的代價,記取教訓,美國在2010年代所建立的政經基礎,將會避免重蹈覆轍;而TPP則會使美國錦上添花。細讀美國主導的TPP新區域貿易遊戲規則,從「商品」(goods)開始,到投資、貿易、電信、電子商務、金融服務、智慧財產權、爭端解決機制等等條文,無一不是為美國利益所制定。對照小型經濟體的台灣,擁有21世紀最佳的工具型富裕方案,原本可以在各國都還懵懵懂懂之際,利用海洋型經濟的利器,成為海洋世紀的中心,享受海洋型經濟的資源,擺脫海島型經濟升級為上游發單的國家;居然在公私失靈的情況下,錯失良機,去年成為成全球33個主要經濟發展國家中,唯一薪資負成長、通膨正成長的國家,今年Q2GDP只剩0.64Q3更跌至負1.01%。台灣經濟困境相當明顯,新台幣兌美元也曾貶破33元,1021日自由時報頭版【美國惡人告狀? 點名我干預匯率】報導指出,美國財政部在提交給國會的半年度國際經濟與匯率政策報告中,點名我國央行在匯市交易尾盤阻升新台幣,且干預金額較去年平均高44%,要求新台幣升值。美國已經相當強勢,今年台灣外銷連連衰退,仍然受到嚴格對待,可見台灣民間有志之士多年前的努力創造遊戲規則,利用APEC舞臺鼓動風潮,其來有自。身為小型經濟體,唯有自立自強一途,如若妄想他人施捨,恐怕只是自絕生路而已。台灣的ABAC在2006年河內APEC高峰會就收到TPP草案,不但視若無睹,只貪圖私利,更錯過第一輪談判的機會;如今TPP已經成型,倘若還自欺欺人地在假議題中打轉,海洋世紀的中心之全部利基不但全然喪失,連整個國家的出路亦將岌岌可危!

作者郭立昌為APEC領袖會議代表,早年創造台灣的精密工業,三十年來獻身於社會服務,以NGO身分促成許多新興科技產業與產品、法案和政策,被稱為產業傳道人。